首页 茶界资讯 丝路品牌茶 经典茶具 金牌鉴茶官 茶百科 茶文化活动 知名茶商 五星级茶馆
网站首页 >> 原创撰稿
莫让天价茶毁了大师 茶文化要贴近百姓  
 
 
 
 
 
原创Pai
 
阅读3183
@吃茶纪
新丝路茶网
2018-07-20
 

  大师,是公众表达对工匠精神的敬意,而个别牟利之徒只会从中嗅到商机。现实中,那些一心利用大师名号招摇撞骗的人,只能坏了大师的名头,伤害整个茶行业。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最近报道,近年来风头很足的所谓大师手工制作武夷山岩茶,动辄每斤售价就高达上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7月15日,福建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包括严格“特级制茶工艺师”评选评定,对“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坚决取缔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

  饮茶文化广受民众喜爱,也带来了制茶产业的繁荣,这本是文化与经济的正常互动,无须求全责备。然而,徒有其名的“天价茶”,在让茶文化异化成少数人附庸风雅的炫富工具的同时,也让茶叶经济中虚假营销遍布,茶叶本身的养生和文化价值,也在无形间受到严重贬损。

  泛滥的“制茶大师”,也是茶叶经济虚火过旺的表征。据报道,最著名的武夷岩茶大红袍需要至少几十个人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制作,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然而,在茶商的宣传里,一些天价茶似乎成了大师独创。实际上,有的大师仅仅负责监制,有的纯粹只是大师签了一个名,茶叶的价格立刻翻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传统和历史积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茶叶制作牵涉许许多多烦琐的细节。即便是泡茶的店小二,民间都以“茶博士”雅号馈赠,何况是位于产业上游、直接关系茶叶品质的制茶师傅?应该承认,确实有一些技艺精湛、手法纯熟、对制茶工艺有独到理解的民间匠人,他们担得起制茶大师的称号。

  但是,大师称号应当是行业自发给予匠人的尊敬和认可。如果大师成了一种随意颁发的头衔,被人为附加各种利益,称号就难免变味。一些“大师”醉心于成名后的利益,对茶文化一知半解,甚至连最基本的爱岗敬业都做不到,让人不得不追问,这样的“大师”称号又有何用?

  大师,是公众表达对工匠精神的敬意,而个别牟利之徒只会从中嗅到商机。在某些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师的称号变得庸俗化。久而久之,大师的公信力也在丧失。现实中,那些一心利用大师名号招摇撞骗的人,只能坏了大师的名头,伤害整个茶行业。

  针对天价茶泛滥的现象,理应严格制茶大师评定。南平市提出对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坚决取缔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无疑是一种必要的纠偏。更应当深入反思的是,不能把制茶大师当成指标化颁发的荣誉证书。对真正有实力、获得行业内部认可的大师,没有官方机构的认证照样应当受到尊敬。有关部门尤其要避免分配大师名额的做法,宁缺毋滥。

  饮茶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起初被视为未入正统的杂学。被后世誉为“茶圣”的陆羽,就经历了极其坎坷的一生,似乎与茶叶苦中有甘香的特点相呼应。现如今,茶文化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与肯定,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也证明,进可居庙堂、退可处江湖,茶文化应当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需求。

  炮制天价茶,用制茶大师的头衔忽悠人,违背了茶文化的传统。为了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当戳破天价茶的面具和伪装。茶商也应当明白这样的道理,靠天价固然能够赢得一时暴利,但一个行业要想长久发展,终究还是要工于匠心,用品质赢得市场的认可。  (文/王钟的)

  相关链接:靠“编故事”撑起的“天价茶”能挺多久

  近日,央视报道“天价武夷岩茶”动辄报价每斤上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其中一款茶售价高达每斤520万元。福建省南平市表示,将推出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确保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喝上质量可靠并且适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岩茶。

  看到这款标价每斤520万元的茶叶,很多人都会感慨“贫穷限制了想象”。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消费心理学,并不排除符号消费或者面子消费的存在,有些人消费的就是那个标签而不是那款商品。

  正如市场一直炒作的1982年某红酒,算不算“天价”,值不值“天价”,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有一点共识是可以确定的——声称是哪年产的什么产品,那就一定得是当年产的什么产品。否则,就叫欺诈。

  如今,很多厂商、经销商都喜欢讲故事,给产品一个“前世今生”,然后坐等价格“上天”。在市场上讲故事,毕竟不是文学创作,应当以真实为前提。目前围绕“天价武夷岩茶”发生的故事,主要有“大师手工制作”“著名坑口原料”等关键词,但据媒体调查,这些宣传完全不着边际。茶商透露,一些所谓大师茶,用的原料和大家差不多,有的是大师在制茶过程中负责监制,有的纯粹只是大师签了一个名,甚至所谓“牛栏坑肉桂”98%的都是假的。可见,所谓“天价茶”背后的故事基本都是假的,其光环是靠虚假宣传支撑的——这不是讲故事,而是编故事。

  市场可以讲故事但不能编故事,“天价茶”的要害在于虚假宣传,在于编故事。如同1982年某红酒的宣传一样,只要产品真实、年代正确,消费者愿意埋单,价格再高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必要探究520万元一斤的茶,究竟值不值这个价格,更应该关心的是,其背后讲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可靠的。如果涉嫌虚假宣传,那就依法处罚。靠编故事支撑不起一个市场,当一个市场大量存在编故事现象时,也一定说明市场监管出现了问题。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企宣推广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www.teas.xi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11396号-13 服务热线:029-84234562
新丝路茶网创办于2018年,在传承创新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一站式的茶业培训、媒体服务(新闻报道、原生广告、危机公关、个人IP打造等)、茶事策划执行(如茶专场品鉴会)、茶旅团建(如观山茶会、茶旅自驾游等),服务于茶区政府、龙头企业、大型茶事活动以及茶产业创新培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