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界资讯 丝路品牌茶 经典茶具 金牌鉴茶官 茶百科 茶文化活动 知名茶商 五星级茶馆
网站首页 >> 全部资讯 >> 金牌鉴茶官
贾根社抱朴守拙的茯茶之路  
 
 
 
 
 
原创Pai
 
阅读3552
@吃茶纪
西部网
2018-07-24
 

  7月17日,正式入伏。要说这伏天里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事情,喝茯茶算是一件。泾阳茯茶在中国历史上飘香了600多年,它曾沿着“丝绸之路”远销四十多个国家,有着“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的美誉。2017年,随着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传奇的历史更是让泾阳茯茶实实在在红火了一把。然而,在茯茶“坐冷板凳”的那些年里,有个人为了这一缕茶香抱朴守拙,又为了茯茶能为人所知,而四处奔走,甚至放弃了经营稳定的房地产生意。他就是泾阳茯茶第十二代传人——贾根社。

  在咸阳市泾阳县的根社茶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泾阳茯茶的传承人贾根社(右)正在细细品茶。每天不论多忙,品茶是贾根社雷打不动的日常。和贾根社一同品茗谈天的,正是泾阳茯茶第十三代传人——贾根社的儿子贾振(中)、侄子陈宏利(左)。“我父亲每天都要和我们一起喝茶,然后强调制茶一定要凭良心,从原料到工艺,一点都不能糊弄。”贾振说。

  走进根社茶社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它不仅是贾根社的品牌“泾砖茯茶”的形象展示店,更是一座茯茶非遗传承馆。这个占地八亩的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幽幽散发着泾阳茯茶的醇香。这里完整保留着一套古法制作泾阳茯茶的器具以及各个年代所制的泾阳茯茶,而这些器具背后,则是贾根社一家与茯茶难解的情缘,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传奇的故事。

  在茯茶非遗传承馆里,贾振讲述了家族的故事。世代制茶的贾家,一直以来都是泾阳的大户人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贾家的茶叶生意暂停了许多年,就连一部分制作茯茶的工具也被贾振的爷爷埋在了自家的后院里,老爷子也一直对茯茶的制法闭口不谈。直到1982年,老爷子托人从湖南安化悄悄买回来了一些黑毛茶原料,指导儿子贾根社在家中做茶,这茶自己做,自己喝。那也是贾根社第一次做茯茶,“当年所做的十几块茯茶,如今有一部分被茶商高价买走,剩下的一部分我父亲就留下,自己偶尔拿出来品一品。贾振说。

  然而直到老爷子去世,其实贾家也并未恢复经营茯茶的生意。贾根社一直以来的另一重身份,是一位房地产商人。或许是命运使然,2000年初贾根社在自家后院挖出了解放前被老爷子埋在地下的十几套灌封茯茶的模具,又在两堵土坯墙缝里发现了父亲藏好的祖上传下来的配方。“茯茶火了之后,曾有很多人找到我父亲希望能高价收购这些模具,全都被他一一拒绝了,‘祖上传下来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卖,’我父亲就是这样回答的。”贾振说。

  这张方子,一下子坚定了贾根社的信心。然而几乎中断了四五十年,即使有古法秘方,要恢复茯茶制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2004年,贾根社从湖南安化拉回来几车的原料,压上了许多流动资金。原料刚被拉回来的时候,许多人说贾根社“疯了”,房地产生意做得好好地,现在要开始做茶,做得还是在当时尚未有市场的茯茶。贾根社没有管,照着配方,开始摸索着做茶。于是,第一批茯茶在2005年被做出来,经过两年的陈化,2007年终于出现在了市场上。问及为什么父亲又开始重新做茶,贾振给出的原因很简单,“他本来就爱喝茶,也是对家族和爷爷的一份感情。”

  从2005年贾根社做出的第一批茯茶,就严格遵循着古法。从安化运回的茶叶要经历开包去杂、剁茶、过箩过筛、备水、熬茶釉、称茶、炒茶、灌封、捶茶、扶梆子、锥封、捆扎、检验、阴干、发花等大小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制作要求。

  就单说炒茶这个环节,需将铁锅烧至几百度的高度,舀入一瓢兑好的茶釉,锅内顷刻白气蒸腾,茶釉充分浸润热锅,再用小簸簱将称好的5斤茶叶倒进炒锅里,舀一瓢兑好的茶釉倒入锅内茶中,快速用双手分拿两根苹果树木棍或桑树木棍翻炒,其顺序为先由两边到中心,再由下方到上方,将茶和茶釉拌匀,炒至一定温度。这对炒茶工的技术就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别看如今的泾阳县城里,大大小小许多家茯茶商户有许多家。但是真正能入得了贾根社眼中却寥寥。“现在市场太乱了,你出去三五十也能买到茯茶,可是那样的茶还能喝吗?”贾根社连连摆手。许多茶厂将制茶程序工业化,为保证产量,他们使用恒温、控制湿度等方法让茶叶发酵。但贾根社一家一直坚持着祖上传下来的配方,坚持让茶叶自然发酵——把被灌封好的新茶和作为“酵头”的老茶放在一起,等待时间的酝酿。

  一般茶叶发酵需要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我们开封醒茶,和茶友们品茶。但凡有一个人说这个茶还欠点什么,就把茶再放一年。如果还不行,就继续放,直到所有人都说‘可以了’之后,这批茶才能包装、上市。”贾振说。从粗糙的原料到飘香的茯茶,至少要经过三年时间,才能变成贴着贾家招牌的成品送到顾客的手中。

  如今贾根社的茯茶品牌,是泾阳茯茶当之无愧的头牌精品。然而在刚刚将茶做出来的时候,除了自家喝,几乎是无人问津。“一开始茯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所以名气也不大,根本不好卖。”为了宣传茯茶,提高茯茶的知名度,贾根社暂停了房地产生意,专心拓展茯茶的销路,他还把茶叶寄给身边的茶友,请茶友们品尝点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泾阳茯茶离不开泾阳的气候和水土,它也有资格成为我们泾阳的一块招牌。”2009年,贾根社为茯茶申请了国家专利,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最终在2010年,经贾根社不断奔波和努力推介,茯茶逐渐开始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政府的重视。2011年,贾根社成为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泾阳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自此,泾阳茯茶的人气越来越旺,当地的茯茶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更多人爱上了喝茯茶,更多人也开始了做茯茶。贾振说自己的父亲从来不吝惜告诉别人制作茯茶的技艺,经常给刚进入产业的企业家们建议和帮助,使得泾阳里做茯茶的人越来越多,制作技艺也越来越好。不过贾振还是善意的提醒,现在大家有很多误区,以为茯茶上的“金花”越多越好,所以很多茶商人工种植“金花”来吸引大家的眼球。“茯茶的放置时间越久,“金花”会越小越暗淡,不会像市面上一些茯茶那样黄灿灿的一片,茯茶的好坏也不该拿‘金花’的数量来论。”

  在茯茶非遗传承馆有一块匾额,那是清雍正年间太常寺卿林令旭为贾家所题的字——“梅蘭永香”,从斑驳字体不难看出茯茶曾经的辉煌和时间留下的印记。有意思的是, 这块匾虽是贾根社祖上的东西,但是却是贾根社花了两三万买回来的。据贾根社说,这匾曾被堂兄那里被用来做床板。后来,贾根社觉得这块匾见证了家中茯茶制作技艺的历史,所以决心一定要买回来。

  贾振说父亲这一生都在践行着“实事求是”四个字,一直以来父亲也是这样教导自己和表哥的。“只有做的东西是真的,才能被别人认可。”实事求是四个字如今就好像家训一般,成为了一家人做茶与做人的信条。贾振和陈宏利作为第十三代茯茶传承人已经渐渐接过父亲手中的重担,坚持将祖上留下来的真味传承下去。

  在传承的同时,贾振也不忘创新。历史上,茶叶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为了解决大量运输的问题,茶商压缩茶叶体积,开始制作砖茶。如今,为了方便更多人打开茶包就能泡茶,贾根社一家将大块砖茶切成小块装进独立的包装袋。一是帮顾客省掉了撬茶这一步,二也让茶叶更容易出汤。不仅如此,他们也将茯茶做成粉状,使得茯茶的品尝不再受到条件的约束。

  贾振说,虽然因为茯茶,他经常要到各地去,但还是在泾阳品一方茯茶的日子最让他舒服自得。发现爷爷留下的古法秘方是天时,泾阳的水土是地利,而几代泾阳茯茶传承人的坚守,便是茯茶再现华光的人和。根社茶馆里有一条走廊,走廊两侧记录着泾阳茯茶这一路走过来的点点滴滴,所获的大小奖项和许多媒体报道。金灿灿的奖状证书见证着根社茯茶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但对于贾家父子而言,他们最看重的仍是不忘初心,将载有厚重历史的原味传承。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企宣推广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www.teas.xi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11396号-13 服务热线:029-84234562
新丝路茶网创办于2018年,在传承创新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一站式的茶业培训、媒体服务(新闻报道、原生广告、危机公关、个人IP打造等)、茶事策划执行(如茶专场品鉴会)、茶旅团建(如观山茶会、茶旅自驾游等),服务于茶区政府、龙头企业、大型茶事活动以及茶产业创新培育企业。